你为什么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脱口秀演员杨笠一句他“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引发了全网的讨论。
杨笠说,“我从小就很困惑,每个班上都有那种女生:她学习成绩很好,她每次都能考85分以上,但她就是不开心,她就想我为什么没考到100分。”
相较于男性自然而然的“迷之自信”,女性似乎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杨笠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康奈尔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男性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女性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为什么男性可以做到“普通却自信”而女性却不能?作为女性,该如何获得自信,成为“独立成熟的个体”?
01
“普通却自信”,真的很难吗?
每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一定经历过“不自信”的黑暗时刻:
“从小到大,和漂亮的女生站在一起就会难为情”
“和成绩好的女生站在一起就会抬不起头“
“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觉得自己无法胜任”
甚至明明已经足够优秀,却依然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对观众说:“我此刻忍不住想,你们应该不会把我当回事吧?其实我又知道什么呢?我之所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思,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在为梅耶·马斯克的书《人生由我》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怀疑自己不够可爱,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怀疑自己没有魅力,终于熬到了四十岁,我又开始怀疑自己早衰。更别说我隔三岔五就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无论是作为创业者还是作为母亲。
像这样产生怀疑,可能是“冒充者综合症”的表现。
”冒充者综合症“是一种不能从内心接受外界对自己认可的心态——即妄自菲薄。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成功,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
由法国作家伊丽莎白·卡多赫和心理学家安娜·德·蒙塔尔洛所著的《她世界》一书中提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焦虑心态的影响,也更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而因为她们更容易感到焦虑气馁,进而导致她们缺乏自信,更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冒充者“。
点击封面查看图书
此外,两位作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女性的“不自信”其实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和家庭原因。
几个世纪以来,女性的成长一直受制于父权的掌控中,是男性统治下的产物,同时,传统规训也一直教导一个女孩要成长为一个贤妻、母亲。
女性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男性的附属品,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自信心自然会被长期被剥夺。
同时,社会舆论宣扬出了各种完美女性形象:她们是职场精英、幸福的妻子、模范母亲,她们还有着曼妙的身材,精致的颜值……当个体女性无法达成其中任何一项标准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够完美。
除此之外,自信也会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被影响。如果父母的相处状态不稳定,或者不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可能会怀疑自我以及自我价值,从而没有自信。
更糟糕的是,有些女性从出生开始就不被期待,如果遇到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会被视为家庭的累赘,成为不受欢迎的存在。
女性的不自信,似乎就刻在基因里。
由此,对女性来说,做到“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并不容易。
“外貌是组成自尊的第一要素”,在众多造成女性自卑的因素中,女性的许多痛苦都源于对自己外形的不满。
02
摆脱“容貌焦虑”,接受真实的自己
“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对吗?不全面,不光要看脸,还要看脚看腰看屁股,看头发看指甲看脚后跟。颜值似乎成了某种话语权。”
赵薇导演的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中,演员齐溪戴着假发化着浓妆,直勾勾地凝视着镜头,诉说一个普通女孩无处不在的容貌焦虑,戳到了很多人心里。
当下,容貌焦虑已经成了时代综合症,社会似乎给女性施加了完美外形暴政——每个女性都应该去向主流审美靠近:白幼瘦。
当女性被这些社会主流审美价值所操纵,以至于会忘记了围绕身体的其他价值观,尤其是健康的价值观。
源自外界的焦虑和沮丧让很多女性不惜一切代价去向主流审美标准靠近,甚至愿意承担威胁健康的风险,她们盲目地改变自己:整容、节食、吃减肥药……
此外,社会主流价值观中对美貌和青春的迷恋,也让很多女性对于年龄增长带来的衰老和身体变化产生焦虑和恐惧。
去年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时,成为现象级综艺,姐姐们一个个“无惧年龄,突破自我”的姿态成为“乘风破浪”的典范。
然而,节目高开低走,最后还是落入了对女性外貌苛责的藩篱,而且对于“女团”的定义也并没有很大的突破,我们看到的,依然是30+的中年女性在努力把20岁的样子当做范本。
荧幕中50岁+的姐姐依然皮肤光洁零瑕疵,曲线紧致无缺陷,观众的评价一致都是:
“皮肤太好了吧,简直像20岁。”
“身材太好了吧,简直像20岁。”
这种价值观的引导,让大众认为女性的美只有单一的标准,“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有自己该有的样子”成了一个伪命题,更加重了女性对年龄的焦虑感。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如何摆脱这种无所不在的焦虑感?
《她世界》中,作者告诉每一个女性: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看法,但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看法,对自己更宽容,少挑剔,更勇敢。
正如作家伍尔夫所说,无须自我厌弃,无须出色夺目,无须成为他人,只需做自己。
在《演员请就位2》的舞台上,辣目洋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她圆脸,单眼皮,肉乎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她的外表完全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是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舞台上也有无限的感染力。
现场,看完洋子的第一场戏,一向“毒舌”的尔冬升毫不吝啬地称赞她“可以当影后”,李诚儒则精准评价洋子的表演“松弛”,而“松弛,是自信的表现”。
辣目洋子完美地诠释了“自信的女孩最美丽”。高中时,她曾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漂亮的女演员,随便一抓一大把,但想找个丑得有特点、有自信、会搞笑的女人,就我一个。我不美,但仅此一个,绝版了。”
03
抱团取暖,塑造女性群体的“团魂”
在最近播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2》中,有一幕场景,胡静对吉克隽逸说,还没有一段可以让她展示自己的声线,建议吉克隽逸多一点solo。但吉克隽逸却说“姐妹们在一起,最重要”。
在很多人眼里,娱乐圈内的女星相见一定要刀剑相向,打个头破血流,但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属于女性之间让人动容的友情。
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选秀节目,立意上出现了偏差,但却践行了“用脚做选秀综艺,用心做生活综艺”,在生活片段的展示上,不乏精彩。
在第一季中,姐姐们的情感已经不仅是一起排练,比赛获胜,而更多的是女性之间相互支持、欣赏和共进。
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女性具有更强的群体认同心理,所以相伴的时间会比男性更长,虽然她们可能不会发生太多的语言交流,但可以通过共同行为达到简洁的交往,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认同感。
这种同性之间的认同感,也是女性获得自信的源泉之一。
曾经的热播美剧《欲望都市》中,四位女主角宣称互为彼此的灵魂伴侣:“也许女性朋友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灵魂伴侣,而男人不过是共度愉悦时光的对象。”
这部剧之所以能席卷荧幕,不仅因为这是女性第一次在影视剧中公开谈论欲望和性,也不仅因为剧中呈现了她们昂扬的自信,也因为这部剧展现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女性友谊的形态。
女性之间的互相支持是温柔又有力量的,不仅能够在身处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而且当我们形成一群、一片的时候,社会可以听到这些声音。
正如《她世界》中,作者引用女权活动家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话:“我们需要建立不同形态的家庭,建立相互支持的女性团体,让女性可以定期交谈,可以彼此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并在其中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这将带来巨大改变。”
哲学家夏尔· 佩潘在《自信的力量》中写到:我们的现状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后天造就的。没有自信?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信。
每一个女性,不必被外界的条框所束缚,也不必活成“应该的样子”,成为“普通且自信的自己”就是女性最好的姿态。
如果你也迷茫,如果你对自己产生怀疑,也许这本《她世界》可以成为你改变的开始:不仅为你找到不自信的原因,也为你展示一份如何获得自信的行动指南。
希望每一个女性都能自信勇敢地过一生。
推荐阅读
▲点击封面,限时五折
《她世界 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
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带来了哪些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当女性扮演学生、员工、女友、闺蜜、母亲、女儿等不同角色时,女性内心有什么样的情绪、冲突、自我怀疑与牵绊?性格、经历、情绪、观念、评判、他人与环境,如何影响一个女性做出对人生的关键选择?对自己有着不同定位的女性的处事方式和心理特征分别是怎样的?女性有哪些局限与弱点,又有哪些超越男性的素质与能力?
本书从社会发展带来的女性角色变化、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主义哲学等角度出发,对女性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将要面对的选择及挑战做出了深度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与内在成长的真相。
事实上,只有当女性不再强调自己是女性,并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成年人的崩溃无处安放?试试离开地球,去外太空静静
俞敏洪对话赵林教授: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瘟疫爆发的隔离期,他们意外走上了人生巅峰,是因为……
《隐秘的角落》:什么样的亲密关系,让他们走向了恶的深渊?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慧眼识陷阱”?
最好的自律,就是在舒适区的边缘疯狂试探
点「在看」,给小悠加鸡腿 ↓↓↓